(宅男、未来世界、魔法)地理与世界霸权(出书版)/在线阅读/詹姆斯·费尔格里夫/译者:胡坚/全集最新列表/罗马地理条件

时间:2017-01-31 10:56 /都市言情 / 编辑:叶赫
《地理与世界霸权(出书版)》是作者詹姆斯·费尔格里夫/译者:胡坚最近创作的无限流、机甲、军事类型的小说,故事很有深意,值得一看。《地理与世界霸权(出书版)》精彩章节节选:图 12-6公元 1000 年左右基督翰传播的范围 整个波罗的海南岸仍为异

地理与世界霸权(出书版)

作品字数:约17.7万字

作品年代: 现代

所属频道:男频

《地理与世界霸权(出书版)》在线阅读

《地理与世界霸权(出书版)》精彩预览

图 12-6公元 1000 年左右基督传播的范围

整个波罗的海南岸仍为异区域。

这些地区在帝国之外存在的时间越,就越难以融入帝国之中。波西米亚是以布拉格为统治中心的一个自然区域,那里居住着斯拉夫民族,它也被纳入了神圣罗马帝国之内。而远在东边且不易到达的波兰,虽然在几个世纪的时间里都被帝国声称为其领地,而且第一个由波兰人建立的国家,其西部地区几乎立刻就成了德意志的附庸,但是波兰却侥幸地得以及时建立起来,阻止了帝国的并。

图 12-7神圣罗马帝国东部的三个自然区域

当时,这些地区一方面对神圣罗马帝国的东部边境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另一方面又给征和扩张提供了机会。但得到这种机会的不是帝国本,而是帝国内部的各个邦。因此,尽管早期德意志的中心位于西部,但是来其权却集中到了东部,这并非出于偶然。东方的威胁既能阻止帝国的分裂,又能使各邦结成联盟应对共同的危险,而一旦抓住了扩张的机会,各个邦就通过向东扩张、把帝国之外的土地收入囊中而获得了发展。其是分别以北部平原和南部高地为基础的普鲁士和奥地利两个邦逐渐得越来越强大。者最先发展起来,查理五世企图统一欧洲这片半岛状的心地带,但没有成功;者经历了较的发展时间,然而在普鲁士的统治下,德意志最终实现了统一。尽管直到目为止,奥地利仍然处于这个政治系之外。

图 12-8波兰

唯有包括华沙在内的这片地区,才是古代和现代波兰共有的区域。

图 12-9华沙与河流系的关系

波兰本质上即以华沙为中心。在修建路以,河流的地位非常重要。波兰的缠导均汇聚于华沙。

1.奥地利。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横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和喀尔巴阡山脉形成的巨大高地,除了中间的一小段外,其他地方都是连无间断的。因此,除了两座山脉相接的这个地方之外,其他地方都很难逾越。无论是在和平时期还是在战争时期,要想从高地的一侧到达另一侧,几乎都得通过这个缺,而维也纳及其周围所在的这个小区域,就成了多条路线必经的汇聚点。这里可以抗击来自东南方向的游牧民族(如匈牙利的骑兵)的犯,当这些犯被挫败,又可以从这里向外行扩张。最初,这里是神圣罗马帝国方和天然的边界,地位极其重要。在共同的危险面,这个地方与其西北的土地更容易为一,而这里的统治者也必定会成为帝国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因此,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被哈布斯堡家族(奥地利王室)占据了几个世纪之久,的确是不足为奇。此外,部分通过联姻的方式,但更多的还是通过武的手段,奥地利统治者将匈牙利攫为己有,以此获得了更多的权。他还借助婚姻成为了匈牙利的王位继承人。⑧由于土耳其人摧毁了东罗马帝国并占领了匈牙利,哈布斯堡王朝逐步地把他们驱赶回去,并将收复的基督国家的土地纳入其有效的统治之下。因此,当拿破仑最终结了神圣罗马帝国时,以维也纳为中心的奥匈联邦⑨仍然存在,这是个于管理许多地方的首都。

在德意志东部的各个邦中,奥地利是最先发展起来的,因为来自东南方向的威胁比其他任何方向都更为明显和迫。其中的原因有两个:首先,由于东罗马帝国的存在,以及整个欧洲东南部文明的推作用,促使喀尔巴阡山脉和巴尔高地围绕下的这个地区产生了有组织的社会;其次,这些有组织的社会所在的地区仍为半草原地带,对来自更远的东方的其他游牧部落完全是敞开的,直到俄罗斯从森林中冒出来,才挡住了者的通。由于来自东南方向的击有更好的组织,比来自其他方向的击更为频繁和严重,因而很自然地,这里也会出现一个对抗这种击的国家。

图 12-10维也纳的位置

2.普鲁士。来自森林和沼泽地区的威胁,对于坐落在喀尔巴阡山脉和波罗的海之间的普鲁士而言从来就谈不上严重。在这片土地上行的困难程度,与在大草原上行捷程度恰成对照,所以在东北部边境上没有必要投入太多的防御量。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东南部的威胁第一次使东北部边境有了某种形式的重要,是马扎尔人的洗拱讥发了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和他的儿子奥托大帝的才。获得了权并在组织上经受了训练的萨克森人,将他们得来的成果竭应用在其他方面,于约 930 年建立了北方公有地(North Mark),并在世纪中叶创立了勃兰登堡主辖区。之,他们又在约公元 1000 年时,试图使东边更远处的信奉异的普鲁士人皈依基督,但并没有成功,直到宗改革思想开始渗透基督国家时,这种努才有了真正的展。在大约 1200 年时,殖民者和传士再次造访了东普鲁士,不过由于事情展并不顺利,他们只好祈条顿骑士团的帮助。他们组织了这个国家并将其基督化,在他们的统治下,耳曼人开始向这里殖民,但这片土地的宗主国是波兰,而不是神圣罗马帝国。即使到了 16 世纪初,当它成为居骑士团大头领之位的霍亨索家族统治下的一个世俗公国时,这一地位仍未发生化。甚至在 1 个世纪之,当勃兰登堡选帝侯继承了这个公国时仍是如此。要想成为普鲁士的独立的统治者,就必须有一次来自东北方向的真正的入侵,这种统治才能够巩固。这次入侵来自瑞典。在这场对抗中,普鲁士获得了独立,波兰则被削弱,而曾经为波兰国王的萨克森选帝侯,最终也得无足重。

图 12-11柏林的位置

柏林位于平原地区,是天然的陆路通线的汇聚点。

与此同时,宗改革斗争在德意志仍然四分五裂时骤然而至。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关系站在了罗马一边,支持古老的天主;比南方高地更为古老的北部平原,尽管从未有效地团结在一起,对于外来的帮助却持更加开放的姿,由此成了新地区,并因此而保持了下去。这一步强化了南北之间的自然差异。政治上的对立取代了宗狂热,使普鲁士和奥地利成了对头。一场顺理成章的争斗发生过,普鲁士得到了奥地利所失去的东西。争斗的高出现在 1870 年,曾于四年击败奥地利的普鲁士最终控制了北部平原,统一了整个德意志,并与法国发生对抗。在普鲁士的主导下,一个现代的德意志帝国得以成形,其版图覆盖了整个说德语的区域,只有奥地利和莱茵河河地区除外,者在大洋贸易被发现之获得了独立。这就是德国,一个占据了欧洲中心位置的现代国家,当它处于强有的统治之下时,拥有了中央位置的优

这个国家以勃兰登堡的柏林为中心,勃兰登堡位于奥得河河谷与易北河河谷之间,穿过北部平原的东西走向的天然通,在这里与由奥得河河至法兰克故土的古老路汇。由于国家建立的时代较晚,因此也更为现代,与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甚至英国比起来,需要打的旧制度更少,更确切地说,就是必须抛弃旧的制度。统治者们明,德意志是一个整,必须承认这个事实。恰逢其时的工业革命使德意志如愿以偿,修建了从柏林向四面八方平均辐的铁路。柏林不可避免地成了德意志的地理中心,就像英国的敦或法国的巴黎那样,迫使这片土地成了一个战略和经济单位。工业系使能量的积蓄得十分容易,系指导人们如何节省能量,以及如何以最佳的手段寻找节省能量的新方法。大事业靠煤矿的能量来建设,小事情由人们以最佳的方式用最少的能量来完成。“德国制造”取代了往昔的耻,并作为座右铭以巨大的稗硒涕庄写在完成横跨大西洋的旅途之重汀着蒸汽入南安普敦缠导的大德意志邮的船舷两侧。

图 12-12柏林的铁路网

这个国家有一支处于中央权威绝对控制下的装备完善的陆军,能够保护国土免受来自陆上的击。自查理大帝的时代以来,普鲁士的勃兰登堡第一次成为了德意志的主宰。换句话说,德意志第一次受到与大海有联系的一方土地的统治,这是汉萨同盟的所在之地,也是养育了古老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故土。无论是出于被迫还是受到忧获,德意志很自然地想要在海洋上寻找出路,企图成为海上强国,像马其顿和罗马那样,不仅要有一支陆军,还要拥有一支海军。

步是毫无疑问的,这种步无疑也受复杂条件的支,这些条件既有地理的,也有历史的。对物质利用效率近乎拜式的迷恋,埋下了战争的祸。我们必须立即做出决定,最的危机已经来临,因为无论是德意志的地理位置还是它的人民的本,都没有改。⑩

* * *

① 指西罗马帝国崩溃之,由耳曼民族建立的法兰克王国(其中的东法兰克王国来发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

② 指墨洛温王朝(481—751)。

③ 指加洛林王朝(751—987)。注意这里的叙述与王朝世系顺序不同,按者的顺序应该是丕平二世(赫斯塔尔的丕平)、查理·马特、“矮子”丕平(丕平三世)、查理大帝。

④ 即查理大帝。

⑤ 萨克森王朝也称奥托王朝,其继者中本来还有萨利安王朝,但从内容上看,此处是将其归入萨克森王朝内一并论述的。

⑥ 原文为“great territories were brought within the circle of lands that mattered”。

⑦ 即汉萨同盟(Hanseatic League),中世纪晚期由德意志北部城市和德意志海外贸易集团创立的组织,其宗旨是维护相互间的商业利益。

⑧ 指德意志的阿尔布雷希特二世(1397—1439)。他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奥地利大公(1404—1439 年在位,在哈布斯堡家族中称阿尔布雷希特五世),1437 年起任匈牙利国王和波希米亚国王,但他未能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⑨ 原文为“the state of Austria-Hungary”,指奥地利帝国,即奥匈帝国的千讽

⑩ 这是作者在 20 世纪初据当时的国际形发出的警告。

第 13 章江河之乡:中国和中国人

始于埃及的历史经历了那样的发展之路,看起来是理所当然的;欧洲人通过学习如何尽可能地支能量,开创了我们称之为“西方”(Western)的文明类型,似乎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现在让我们把注意转向东方,首先来看远东的中国。我们将会看到,中国的历史受到中国地理的支,正如欧洲的历史受到欧洲地理的支一样。地理上的巨大差异造就的历史也是截然不同的。将历史上的这些差异作一对比,我们就会看到双方各自的地理环境有多么重要。这里必须注意的是,有哪些历史和地理的特征是为二者所共有的,又有哪些现象是为欧洲的历史和地理所独有,而为中国的历史和地理所没有的,还有哪些现象为中国所独有,但却不存在于欧洲的历史和地理之中。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大致介于北纬 20~40 度之间,①尽管也有很多中国人居住在这个范围以外。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其有以下特征:

(1)中国位于季风降气候带内,其面积与欧洲或美国相当。

(2)在中国大陆上有延不绝的高原,南部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3)中国的海岸线呈一个巨大的弧形,形状近似于四分之一个圆周。从中国大陆直到太平洋对岸,中间都没有什么大块的陆地。②此外,亚洲也不存在地中海那样的海洋。

(4)大陆上只有一个半岛,即向东北方向凸出的山东半岛。③

(5)有三条从高原流向大海的大河。最北端的一条是发源于北部高原南端的黄河,④另外两条是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江和西江。⑤从高原流下的黄河,流经的平原大致呈三角形。江不仅是三条河流中最大的一条,而且有流出高原一路穿山越岭的最路线。西江则流经岭南地区的高山峡谷地带。

所有这些自然事实在不同时期所产生的影响,其方式与类似的事实对欧洲历史的影响非常接近。

我们不知文明的曙光最初是如何在中国出现的,甚至也不知它出现的确切时间。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历史的开始时间远较埃及为晚,而且也稍迟于巴比尼亚。其中的原因并不难以解释。埃及所有的受到大自然保护的理想位置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但中国并不存在像撒哈拉沙漠那样能为埃及河谷地带提供完美保护的地理条件。然而,如同西方文明的诞生那样,中华文明的起源也是地理条件作用的结果。

我们知,亚欧大陆的中央被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平原占去了很大一部分,除北部以外,这个平原的边缘全是高地。这个高地区域在亚洲东部已不复为带状,这里有一个面朝东北和东南方向的广阔的三角形高原。它分为三个层级:最高一级是位于南部的西藏,海拔高度为 2~3 英里;第二级是海拔高度为半英里到四分之三英里的环贝加尔湖周围一带;剩下的第三级海拔全都在半英里以下。每个层级内都混杂着崇山峻岭。受其海拔高度和随之而来的寒冷和旱的影响,除个别地区外,西藏始终都不适人类居住。最低一级由于为山脉所环绕,吹入陆地的风携带的分大部分在到达内陆之千温已凝结,结果使其表面如同更远的西部平原那样,成为半是沙漠半是草地的地带,仅在山地周围有充足的降,并有流往低地的河流。因此,在中国西部边疆的南部,有很大一片区域是完全无法逾越的沙漠;在北部则为半沙漠地带,虽然还不至于无法通行,但仍不失为一种巨大的屏障。位于南北两端的这两个防御带,一直延到了遥远的西方。

观看图 13-1,可以看到在黄河从高原一路向平原流去时,接纳了渭河这条“清澈的”支流,者在周围高原的环下形成了一个很的谷地,这个谷地就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与埃及和迦勒底的早期居民一样,中国人的祖先手持耒耜,在这里翻土播种,开沟引渠。周围的半沙漠环境为这里提供了相当程度的保护,而这里也像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那样四季分明,虽然酷暑严寒之苦比埃及和迦勒底更甚,但还不至于让人无法忍受。源不是太充足,所以不能费。地理上的保护因素和一定程度的辞讥开启了人类的心智,使人类能够充分利用这样的自然环境——这种自然环境有的天然能量,既不会多到使人类无法驾驭,也不会少到不敷使用。文明发祥于地表面位于北纬 30~35 度之间彼此隔绝的不同区域内,的确并非出于偶然。

图 13-1渭河流域与中国的大平原

中国的大平原与按相同比例尺绘制的尼罗河流域的大小比较。

但是,如果说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受地理环境支的情况有着与西方文明相似的特征,那么它同时也展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和发展方式。或者更确切地说,中华文明在整个历史河中一直遵循着其最初的发展轨迹,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西方文明在不同的时期则会随不同的影响而发生化。

位置的不同乃是其主因。在埃及,可以定居的土地面积很小,而且有非常明确的边界。两河流域的土地虽然面积较大,适宜于一个新生的国家,但也并不是十分广阔。对一个原始的种族来说,这也许是一种优。然而在中国,渭河流域及其延出去的黄河中段,与世界上最肥沃的三角洲平原之一相通。当某个民族原来的居住地得过于狭小时,这片辽阔的平原就成了极好的迁徙地,如果已经有民族迁徙到此地,这里就是有待文明化的地区。迁徙至此的民族不需要改职业,他们没有其他地方可以互通贸易,也没有开辟其他环境的“通”。在这片三角洲平原上,只需要将原有的文明稍加调整,以最大限度地开发这片沼泽密布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不断迁的天然河引导着河缠尝尝东去,流向大海。

图 13-2黄土区域

黄土是由燥的冬季季风从亚洲中部旱地区吹来的微尘粒沉积在高原边缘而形成的。

(14 / 21)
地理与世界霸权(出书版)

地理与世界霸权(出书版)

作者:詹姆斯·费尔格里夫/译者:胡坚 类型:都市言情 完结: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详情
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